心灵驿站|【5·25心理健康月科普系列第二集】你一定想知道的心理科普常识

作者: 时间:2024-11-21 点击数: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一集我们特别聚焦于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社恐是否等于精神病”,本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帮助大家来理解社恐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许多关于“社恐”的误解


“社恐”全称为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确实属于精神疾病,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及的“社恐”,更多的是社会层面上所谓的“社恐”。比如在社团活动中没话说、有话不敢说等等,一些在人群中不敢交流沟通的情况,这些就很有可能让我们产生一些自我怀疑,进行精神内耗,最后自我怀疑成精神疾病。


图片
图片

大多数青年表现出的“社恐”属于非病理性,这是由于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不太体面”的状态,所以害怕在公共场合表达观点,害怕参加多人聚集的交往活动,体验到强烈的对不完美“交往人设”的焦虑。这往往更像是一种“对号入座”的心理效应。


图片

所以,我们不要过度地自我内耗哦,但是面对“社恐”我们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这里有四个打击“社恐”的好办法。

PART. 0 1

第一,我们可以把凝视的目光投向别人,观察别人的行为是否完美,观察别人的谈吐是否得体。

PART. 0 2

第二,将自我接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交往实践,在社交开始前就接纳自己社交能力的不足,降低对自己的期待。

PART. 0 3

第三,在演讲进行自我介绍或参加聚会之前,可以多次进行演练,这样在进入社交情境中焦虑会有所减轻。

PART. 0 4

第四,如果感到自己无法调节“社恐”,我们可以前往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运用以上四种方法,解决“社恐”不是梦。最后,我们应给自己的社恐程度一个合理定位,并合理地解决它。




沈阳理工大学校学生工作部(处) 网络备案号:辽ICP备05001373号-1
Copyright © 沈阳理工大学 2012-2019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 110159